原则为积极原发病,尽可能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原发病的措施:
(1)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措施,应在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和控制饮食,使血糖控制在范围或接近水平。多项研究显示,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减慢其发展。
(2)改变饮食结构。理想的饮食应由高比例的糖类、纤维素、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低含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组成。这种饮食结构,可帮助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3)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因此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对高血压及高血脂进行。
(4)纠正贫血。对伴随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纠正其贫血状态,将有助于减少硬性渗出量。
改善视网膜的血流状态:
(1)抗血小板的凝集作用。临床常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阿司匹林能抑制环氧化酶,使由环氧化酶催化而产生的血栓衰A2减少,并能抑制前列环素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双嘧达莫可抑制血小板的第1相聚集和第2相聚集,高浓度时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研究显示口服双嘧达莫50 mg,每日3次,阿司匹林100 mg,每日2次,对减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稳定病情有确切的。
(2)改善视网膜血液供养。己酮可可碱可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增强红细胞的可塑性,扩张外周小血管,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改善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己酮可可碱每日2 g口服,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改善视网膜的血氧供应,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莫西赛利可阻断外周血管的a-受体,增加外周小血管的血流量,促进其组织代谢,稳定血小板膜而抗血栓形成。莫西赛利口服600 mg,每日2次,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血液循环。
(4)血浆去除疗法。在上述无效时,可试用血浆去除疗法。通过血浆去除技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和a-2-巨球蛋白的浓度,降低红细胞聚集的趋势,通过改变糖尿病患者上述血液成分或功能,将有助于糖尿病的,对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有一定的作用。在过程中,应注意液体和电解质的平衡。
加强血--视网膜屏障的作用:
(1)减少毛细血管的渗透性。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时,可造成血浆渗漏,血液浓缩,视网膜血管灌注量减少,导致血液循环功能减弱,从而引起视网膜水肿或视神经水肿。氢醌磺酸钙降低毛细血管的高渗透性,减少毛细血管内白蛋白和血浆的丢失,减轻血液浓缩,维持视网膜的灌注量。许多研究表明,氢醌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较好,但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效。常用剂量为500 mg,每日1次口服。
(2)维持血--视网膜屏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血--视网膜屏障尚未遭到破坏,应用环扁桃酯可持续性扩张视网膜血管,从而使视网膜血流量增加,以达到维持血--视网膜屏障的作用。常用剂量为200~400 mg,每日3次口服。
(3)减少血--视网膜屏障渗漏。抗组胺类药物,可减轻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常用的药物有盐酸苯海拉明25 mg,每日3次;或阿司咪唑20 mg,每日1次。
(4)保护血--视网膜屏障。研究发现牛Ⅷ因子的衍生物对血——视网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常用剂量为0.5 mg,每日1次口服。
早期诊断糖尿病,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是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方法。一旦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按上述方法进行全身疗法。并每隔2个月检查1次眼底,以便随时发现并评估各种危险因素。若视网膜发生严重水肿、大量棉絮状斑、视盘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和视网膜前出血、视网膜增生性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病变后,除继续上述外,还必须选择激光光凝以保留部分视力。
光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基本原理是通过破坏眼底新生血管,消除视网膜微血管梗死区或毛细血管闭塞区,阻止眼内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视网膜病变区的缺氧状态。此外,激光的热凝固作用可以封闭病变血管,消除其出血和渗出,特别是黄斑和旁黄斑区的渗漏血管,以便保存或改善患者的中心视力。
玻璃体切除术:
当玻璃体积血长期不能吸收或玻璃体纤维增生严重,或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可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根据眼底情况选用眼内激光进行相应的视网膜光凝,或应用眼内填充物,防治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以保持有用的视力。